洛神賦十三行
【简介】:
東晉·王獻之書。單刻帖。小楷。原迹書於麻箋,至宋殘佚。南宋賈似道先得九行,復得四行,刻於水蒼色端石上,美稱之“碧玉”,故有稱《玉版十三行》,又稱《賈刻本十三行》、《碧玉本十三行》。後又有從此石摹刻者十餘種,以《越州石氏本》、《停雲館帖》爲優。此爲越州本。原石數遭流落,今藏北京首都博物館。《中國美術全集·魏晉南北朝書法》附有原石照片。
【集评】:
明董逌《廣川書跋》:“逸少此賦,當以爲第一。”又:“此書摹傳失據,更無神明,點畫存耳。非子敬書法盡此。”又:“字法端勁,是書家所難。偏旁自具,不相映帶,分有主客,趨鄕整嚴,非善書者不能也。”淸馮武《書法正傳》引《離鈎》:“字畫神逸,墨彩飛動,爲天下法書冠。”淸劉熙載《藝槪》:“正以明大令之風,不惟以妍妙勝也。”淸張廷濟《淸議閣題跋》:“風骨凝厚,精采動人。”又:“然風神駘蕩,氣骨雄駿,固已無美不臻。”
【赏析】:
這是獻之的名作。它的藝術價値要從楷書的發展來加以認識。我們知道,楷書源於漢末,而成熟於魏晉。現存最早的楷書作品傳爲鍾繇的《宣示表》、《薦季直表》等,尙存隷意。楷書入晉,經王氏父子進而完善。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小楷,已足見其法度完備。王獻之能突破其父的成法束縛“別創其法,率爾師心”。他的小楷《洛神賦十三行》,點畫勁健,體勢峻拔奇巧,風神秀逸蕭散。神與漢《曹全碑》及魏鍾繇《墓田丙舍帖》相近。是楷書中追求寫意書風的經典作品,在楷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也產生過廣泛的影響。後世楷書對所謂晉人格調的追慕,無不以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爲圭臬。唐代法度森嚴的楷書經過淸代“烏、方、光”的台閣體之後,《十三行》追求寫意的範例,仍能給我們以重要的啓迪。
對於獻之這種剛正而奇逸蕭散的小楷書,是因其以健力內主其骨,外至柔而內至剛,肌膚妍麗流美而風神秀逸,格調高雅。如內不能以骨正其氣,僅追求流美之形,必墮入艷俗的魔道而格調低下。因此,凡筆力不能主其骨者,不可勉強效仿而輕易爲此種書,這也是臨寫《洛神賦十三行》應當審愼對待的一個嚴肅的問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