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眞律公帖
【简介】:
唐·釋懷素書。單刻帖。草書。北宋元祐八年(1093)游師雄刻石。現藏陝西西安碑林。石140×49cm。分五截刻。上二截刻《藏眞律公帖》,《藏眞帖》五十六字。《律公帖》分二段:一段二十五字:一段六十七字。下三截刻宋周越等人跋記及《李白贈懷素草書歌》。日本《書道全集》、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西安碑林書法藝術》著錄。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影印本。
【集评】:
宋周越跋:“懷素之書有飛動之勢,若懸崖墮石、惊電遺光、壯士拔劍,驚彩動人:而迴旋進退,莫不中節。”明王世貞跋:“《藏眞》、《律公》二帖乃游絲筆,縈迴怳渺中有挽強飮石之勁,至不易得。”明盛時泰《蒼潤軒碑跋》:“《藏眞》、《律公》三帙則直如春畫晴絲,冉冉若有秋空薄露,澹澹還無者也。”明汪砢玉《珊瑚網》:“董逌稱其眞出鍾,草出張,眞字不見於世,惟草獨傳,體制該備,逈出唐諸子也。”淸包世臣《藝舟雙楫》:“醉僧所傳大、小《千文》,亦是僞物,惟《聖母》、《律公》,導源篆籀,渾雄鷙健,是爲草篆。”
【赏析】:
懷素的傳世書作《自叙帖》、《苦筍帖》等,大都是筆飛墨舞、“神駭鬼驚”的狂草。這件《藏眞帖》却以獨特的面貌而爲他另一種書風的代表作。王世貞認爲,懷素“晚年書圓熟豐美,又具一種姿態”、“脫去狂怪怒張之習,而趨於平淡古雅”。可謂不易之論。《藏眞帖》一是筆法之圓熟:其二是章法之豐美。
元代書家沈右曾說:“懷素書所以妙者,雖率意顚逸,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故也。”(明·郁逢慶《書畫題跋記》)《藏眞帖》用筆宛轉圓通,以中鋒、藏鋒爲主,涵渾自如,有篆籀意,顯然深得鍾、張之眞傳;而點畫輕逸靈動、頓挫堅實停匀,又分明是二王風規之遺韻。可見其筆法的圓熟之美,源於對“魏、晉法度”之合理內涵的繼承。
從章法上看,《藏眞帖》雖無《自叙帖》縱橫恣肆的狂態,却另有一種飄逸從容、墨氣淋漓之豐美。它不借助於線條粗細濃淡和字形大小斜正的強烈對比,而是大量運用圓勁而富於彈性的弧形線條,在緊緊圍繞通篇重心和氣氛的前提下,讓每個形態各異的字,自然妥帖地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但它絕不是“狀如算子”的堆積—字與字之間相就相應、行與行之間疏密相生:而且篇首較爲端莊、逐漸激越奔放,其中“顏尙書”三字特粗特大、“筆法聞”三字一筆牽連,造成奇特的視覺效果,而整篇却仍能保持着佈白的和諧統一。其章法之豐美反映出書作者筆墨技巧和藝術旨趣之高超,値得我們咀嚼尋味。
懷素草書得之於張旭,故有“以狂繼顚”之稱。只是張旭肥而懷素瘦;張旭“度絕繩墨”,懷素“謹於法度”。二人雖有不同,但均爲一代草書之冠冕。
此作草草三行,筆畫引帶雖如游絲縈迴,却飄逸而不浮:若雲行雨施,然流走而不滑,沉着痛快,筆法精妙。結體也無驚世駭俗之態,於平淡中見奇逸,放縱處見收擒,輕松自如,飄飄欲仙。
此作行氣也不是端苦引繩,而是左右搖曳,有奇致、有疏密、有變化、有奇趣。
米芾《書史》稱“《律公好事》,是懷素老筆。”這裏刊印的《律公帖》即爲絹寫本的刻帖,選自日本《書道全集》,與西安碑林所藏北宋游師雄刻石的《藏眞律公帖》大相逕庭,似並非一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