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隋唐官私印

隋唐官私印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隋唐官印傳世極少。《隋唐以來官印集成》等印譜中見有“廣納戍印”、“觀陽縣印”兩印,皆朱文,印面約5cm見方,印邊和印文筆劃同粗細。唐代官印有“鷄林道經略使之印”,“歸順州印”、“東安縣印”、“涪娑縣之印,,“金山縣印”等,一九七三年,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文書上鈐留有“安西都護府之印”、“蒲昌縣之印”“高昌縣之印”等六方唐代印蛻。均爲陽文,5cm見方,用朱泥鈐印。同年又在新疆吉木薩爾縣唐代北庭大都護府故城出土唐代銅質的“蒲類州之印”、一九七五年在甘肅省臨潭縣大古戰之牛頭城古城堡廢墟上,發現陶質明器官印“蒲州之印”,朱文篆體,印面爲5cm半見方。

    隋唐官私印形體變大,字多爲朱文,這是由於實用條件的變化所致。漢以前的印章多用於封檢,使封泥字迹醒目,故印文多刻成陰文,印在泥封上則成陽文,淸晰可見。漢代發明了紙以後,書寫材料遂由紙代替了竹木簡,東晉以後,文書改用紙帛,印章開始用印色鈐印在紙帛上。在紙帛上鈐印,白文不如朱文淸楚醒目,因之,隋唐以後,官私印多改爲朱文陽刻。由於紙帛使用廣、面積大,小小的朱色印鈐在上面很不協調美觀,因之隋唐以後的官印之印面也較漢魏時放大了許多。

    隋唐官私印文字書體爲小篆,結構與行筆均較爲自由、樸拙,另有風格。不像漢魏時代那樣方正與排滿、轉折角度非常分明;也不像宋元以後官印那樣屈曲呆板的“九疊文”,而是較爲自然,其邊粗細與印文基本等同,因此顯得諧調統一。其中有的印文結體略嫌松散,用筆也有未盡美之處。如“廣納戍印”、“涪娑縣之印”“金山縣印”等印中可見之。尤其是兩印中“系”旁中上部相接兩圓圈,過大過圓而顯得有空洞之感,與周圍其他字的結體也不夠協調。究其原因,這與當時製作者的審美觀與製作工藝有關。第一,從印文的佈置與結構看,製印者的篆書水平較低;第二,唐代有的官印印文不是翻鑄而成,而是以小銅條按字形彎繞鑲嵌而成,遇有枝蔓筆畫,則用短條焊接上去。(沙孟海《印學史》稱此種爲“蟠條印”。)由於用銅條蟠繞的文字不易排得很匀稱,因此有可能出現上述松散而不夠完美的情况。

    隋唐時代私印傳世極少。但從流傳下來的字帖、寫經等紙絹上尙可見到朱迹或墨迹的鈐印。如《法帖》上刻有“貞觀”二字朱文連珠印,這是後世鑒藏印的開始。後來唐玄宗也首“開元”二字長方印。明甘暘《集古印譜》卷五後列唐、宋以後的室名、別號印,其中有“端居室”三字白文印,下注:“玉印、鼻鈕、唐李泌端居室,齋堂館閣印始於此。”

    在甘肅敦煌石室藏唐寫經上,如《大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百六十經尾蓋有“報恩寺藏經印”,另在中唐寫經《法華經玄讚》上鈐有“瓜沙州大經印”。

    在文獻上記述的有唐時竇臮撰的《述書賦》中《印記》一節,《賦》中記有東晉僕射周顗的“古小雌文”(即白文)鑒藏印,有唐太平公主武氏家“三藐毋·”玉印,魏王泰“益”印、“萬言方寸”印,竇永“軌飛”、“出出出出”二印,張懷瓌“張氏永保”印,劉繹“彭城侯書畫印”,李泌“鄴侯圖書刻章”,其後張彥遠撰《歷代名畫記》卷三中有《叙古今公私印記》,其中除記《述書賦》中所記之外,更增記有王涯“永存珍祕”,馬總“馬氏圖書”等,惜絕大多數未能見眞迹,僅錄此存照,待來日而能有發現,以補其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南北朝官印

下一篇:唐宋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