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作品 > 书法艺术概述

书法艺术概述

书法作品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独创的艺术奇葩,也是人类社会的艺术魂宝。它作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乃至视觉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是中华民族聪慧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由简而繁,由甲骨而籀,由籀而小篆,由小篆而隶,进而楷、行、草,汉字的点画已挣脱了仅仅作为符号的束缚,创立了自身赋有无穷魅力的美,它蕴含感情、良知、道德,展现出浑厚肃穆、轻灵飘渺、沉着稳健、闲雅舒展的意境,仿佛备齐了人类至善至美的一切条件,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重要地位,有人评其

    为“中国艺术的核心”。并以其特殊的书写工具和独特的精神气韵,在世界艺术史上独领风骚,数千年来它按照自身的艺术规律不断发展、充实,并形成了特有的民族风格和源远流长的传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成就辉煌。

    汉字和毛笔,使书法具有了很大的实用价值和极高的审美价值。毛笔作为中国书画的工具,较之硬笔来得潇洒自如,机敏易感,故论书法的水准,几乎无异于中国绘画。中国文人娴熟的笔法成功地创造了线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遒劲、厚重、飘逸、爽利、干涩等,并能领略整个章法结构的美感,“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历朝历代文人雅士在习书时便能建立基本的审美意识,找到其合乎自然、合乎本性的特点,在“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笔画间,在“有丰致、有缥渺”的墨象中,蕴情含道,自创一家,展现着人格魅力和对自然界的体验。每一件墨迹都凝结着民族与时代的情态,沉淀着精神气韵的活力。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与实物表明,早在商朝后期我国就出现了相当成熟的汉字系统——甲骨文,其书体风格绚丽多彩,表现了不同的审美范畴,或则端庄雄伟、或则纵横奇倔、或则工整精细。它雄辩地说明,在商代,人们已经有意识地将汉字书刻得美观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它推动上升为一种艺术。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在约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后期,中国就产生了实际上的书法艺术。诚然,甲骨文是用刀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并且在考古发掘中也并没有发现当时的毛笔实物,但是我们从甲骨的痕迹可以毫无疑问地证明,甲骨文是先用毛笔书写字样,然后再进行锲刻的,完成契刻后,还要用毛笔进行填朱或填墨。

    从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到封建社会的汉唐,直至宋、元、明、清,书法艺术日益发展,成为了具有深厚内蕴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汉字的篆、隶、楷、行、草各书体的演变促进了书法艺术以各种不同的优美形体来进行艺术创造,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天地。当然反过来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同时推进了汉字书体的演变。

    几千年来,勤劳朴实、充满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商周甲骨文、两周金文、秦篆、汉隶以及魏晋南北朝到唐宋的楷、行、草书,可谓书体繁复,流派众多,铸就了真正名符其实的艺术宝库,而且涌现出了像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苏东坡、王铎、邓石如等等这样的大书家,流传下来诸多如《兰亭序》、《自书告身》、《自叙帖》、《黄州寒食诗》等千古不朽的珍贵艺术遗产,这一切都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骄傲。

    以书入画,以画入书,中国的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关系更是十分密切,亲如姊妹,如同手足。它们都必须使用毛笔,都必须使用墨与吸水性能极好的纸,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没有不会书法的大画家,而且许多大画家就是有名的书法家。在中国的书法史上许多大书法家不仅书法好,而且画也画得十分高明。特别是“文人画”的兴起,使书法与绘画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我们对书法史的掌握,对书画艺术相互关系的了解,对书法艺术品的鉴赏,是每一位书法爱好者和收藏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在宋元以后,许多绘画作品就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有机结合,要想真正达到对书画作品的专业性鉴赏,就要求我们需要尽快加强书法艺术的修养。正如傅抱石先生所说:“中国文化最基本的源泉是书法,对于书法若没有相当的认识与理解,那么,和中国一切的艺术可以说绝了姻缘。中国文字为‘线’组成,它的结体,无论笔画繁简,篆隶或其他书体,都可在一个方形的范围内保持非常调和而镇静的美的平衡。这是和别的民族文字不同的地方。中国人在这相同的范围上面,凝神静观,可以透过与生俱来的欣赏力而对这不同的笔画发生无限的境界、无限的趣味、无限的新意。中国的一切艺术差不多都是沿着这个方式进展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