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作品 > 清代前期书法艺术

清代前期书法艺术

书法作品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一、主流书派

    清初仍沿袭明代遗风,盛行帖学。康熙帝酷爱董其昌的书法,海内真迹搜访殆尽,凡搜集到的,都精裱装订,玉牒金题,藏之秘阁。董其昌在明末本已誉满江南,再经康熙的睿赏,遂声价益重。当时朝殿考试,斋廷供奉,皆以董书为尚,董其昌的法书几乎成了惟一的书法圭臬。因为只宗法一家,造成了馆阁体的盛行。乾隆帝的书法修养更为深厚,他主持汇刻的三十二卷《三希堂法帖》规模宏大,汇集中国古代法帖艺术的精华,摹刻精细,拓印精良,为我国古代法帖扛鼎之作。乾隆还对《淳化阁帖》而下的书法演变作过系统的研究,沿香光而上溯赵孟頫,发现赵孟頫在继承的全面性上,在艺术功底、作品质量、历史影响等方面远远超过了董其昌。于是,“香光后退,子昂代起”。赵孟頫在元代就被媲美于晋之王羲之、唐之颜真卿,在整个明代的帖学中是一代宗工,有明一代的书法风尚,基本上没有超脱他的范围。因此,入清后,就有了“先董后赵”,有了“乌、光、正”馆阁书的泛滥。

    康乾时期的主流书派也可以说是官方书派、皇家书派。清代前期的主流书家代表多为达官大臣、皇室贵胄,如沈荃、查升、汪士慎、陈邦彦、张照、刘墉、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钱泳、永瑆、铁保等。其中,翁、刘、永、铁被称为“清中期四大家”,名满天下,显赫一时。因康熙提倡董字,主流书派在起初并未形成统一天下的局面。张照之后,情况大变,赵体更加盛行,并出现了刘墉、王文治、翁方纲、梁同书等“清代四大家”,清代主流书法乃进入鼎盛期。

    二、遗民书家与个性潮流

    清朝前期除以董、赵为旗帜的主流书派外,还有明末遗民书派和扬州书派。明末遗民是身怀国破家亡之痛、不满清人统治甚至反抗而失败的群落。他们的艺术成就堪称辉煌,以鲜明的个性区别于清初主流书派,对清代影响较大。其代表书家有傅山、祁豸佳、担当、许友、方以智、冒襄、金堡、屈大均、龚贤、朱耷、石涛等。其中以傅山、朱耷、石涛的成就最高。

    在明末遗民中,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王铎。与上述遗民们不同的是,他降了清,担任礼部尚书,因而被士林不耻,在清代三百年间始终未得扬眉。近年来,王铎的书法才开始被挖掘与重视。

    遗民书法心向朱明王朝但是却又无力回天,游离于新王朝主流社会之外,或隐形山林,或遁迹江湖,寄情于诗文书画,醉墨书怀,以表示不随流俗,不附新朝。这些人的书法多属与晚明叛逆派同调,但由于这批人在清代生活时间较长,归于明代很不合适。

    在长江三角洲这块肥沃且富有文化原创力的土地上,雍、乾年间诞生了“扬州八怪”这支书画艺术异军。在书法艺术上,他们以极端个人的风采,标新立异,冲破主流书派的清规戒律,拓宽了书法表现主义的创作领域。“扬州八怪”是天才、怪才、逸才,人人善画,人人善书。他们以画笔作书,书笔作画,画从书出,书从画入,画即是书,书即是画,各具个性,别开生面。“扬州八怪”中尤以金农、郑燮书法造诣最深,影响最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清代书法

下一篇:清中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