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鉴题跋作伪
所谓题跋:“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书法作品的题跋,一般指画幅上的题识之词。它的内容很广,或以诗歌咏叹之,或以散文评论之,或记述作者的生平等等。题跋可分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
某件书法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只是少数。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又或考证它的真、表扬它的美。于是有许多作品仗着题跋而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题跋的正面作用,本是人所共喻的。
书法既有伪作,则题跋也有真假,真古书法作品配上假的题跋,假的古书法作品配上真的题跋,屡见不鲜,甚至连书法家自己的题跋真而作品却假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有的书法家晚年误把别人摹仿他的书法当成亲笔,加上题跋,这样的事在古代、近代书法家中都有发生。
看到书法作品上有同时代人的题跋,应当弄清他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情况从书法本身并不见得能知道,而须从一些题跋中去探索。
后人的题跋对书法鉴定所起的作用,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题跋对书法的鉴定是否可信,还要看题跋者的水平。清乾隆帝收藏至富,题跋也很多,但鉴别能力却差,往往弄假成真。文徵明的题跋就较为可信,因他工书善画,鉴别能力高,说出话来就有份量。
鉴别作品题跋对鉴定书法的真伪是有帮助的,只要我们对各年代的名家都有所了解,从他们的题跋上便可增加对书法的信任度。
因古印经长期风干,书法上的印迹沉深稳重,不会脱落;新伪的印色是可以“印”下来。民间收藏家现多采用一种土法,即用块白纸放在印面上,用指甲去砑,如系真正古法书,砑后纸张仍是雪白,印文不可能脱下,若系新近钤盖之印或多或少会印下来。古时为使印色干透,常用东西将钤印部位圈起,浇上几滴烈酒点燃,借助酒精燃烧时的热量带走印油,使印面速干。但此法不易掌握,用者较少。现常见的是用熨斗或电吹风等材料,对着印高温烘烤一阵,也能迫使油色干化。如趁热时再用净纸多压砑上几遍吸去浮油,印更易干透。还有用灰尘、黄土、滑石粉、水泥、烟灰等粉屑,放在印面涂吸的方法,吸去浮油又覆以灰土,也能令“纸砑”法失效。这种方法有时会局部污染纸面,使钤印部位纸张与其他处颜色产生差异,在拂去浮土后,还可能在印面上产生一种磨擦造成的光泽,很不自然。技高者有在书法染旧装裱时,在印上涂一层较厚的白芨水,就如印上加了一层透明的薄膜,看上去印色好,又砑印不下来,最能令人信任。
古旧书法由于保藏久远,经手人也多,而且某一时期的藏有者往往在书法的前后加以题跋,写几句话,盖一印,这些附加成分一般称为“帮手”,而且书法的价格往往受题跋的多少、题跋者的名气大小的影响,有些题跋者本人就是著名的书法大家。比如,古代书法上,很多都有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题跋。因而,割裂、重组书法题跋就是作伪的常用手段。通常是将名人的题跋偷换在书法上,比如有一书法作品,但其题跋者都是无名小辈,那么作伪者就往往把那无名小辈题跋裁去,换上大名家题跋,于是这幅名书法作品的价值便会增加不少。
题跋作伪的这种方式由于书法作品和跋都是真迹,所以往往不易察明。但有些拙劣的作伪者也有自露马脚的,如像题跋者的年代先于书法作者的年代这一类荒唐的事情每有发生。鉴别这一类伪作需要比较全面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