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书法 > 梁同书朱竹诧诗二首

梁同书朱竹诧诗二首

名人书法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石翁,90岁后号新吾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举人,乾隆十七年(1752)特赐进士,选庶吉士,累迁至翰林院侍讲,40岁丁忧归后不复出。博学多才,诗文清雅,精鉴别,尤工书。初法颜、柳、赵、董,中年参用米法,糅而化之。东南士大夫碑版及庙宇宫观题额,有求辄应。书名播于中外,当时日本、朝鲜诸国,皆欲得其片纸以为快。年90余,尚为人书碑志,终日无倦容。负盛誉60载,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齐名。深于笔史和笔法的研究,有《频罗庵遗集》传世。

    这两幅行草为书写朱彝尊的咏王翚诗两首:“王郎手摹一峰画,宛似张颠作草书。鼠尾皴山雅(鸦)点树,只今能事有谁如。”“帝城日日足风霾,眯眼黄尘涨六街。对此溪山最清绝,便思冲雨踏棕鞋。”一幅左行,一幅右行,形式如龙门对。梁同书当时78岁,为所谓暮年“纯任自然”之书。他平常对纸笔等书写用具极为讲究,作书喜用许虚白纸,夏岐山、潘岳南笔。从这两幅作品来看,点画使转,萦带回环,锋芒藏露,无毫发遗恨。他驾驭长锋羊毫的能力已到了纯熟自如的境地。他认为:“笔要软,软则遒;笔头要长,长则灵;墨要饱,饱则腴;落笔要快,快则意出。”“书家燥锋曰渴笔,画家双管有枯笔,二字判然不同。渴则不润,枯则死矣。人人喜用硬笔,故枯,若羊毫便不然。”(均见《频罗庵论书·与张芑堂论书》)帖学派书家运笔讲求提按使转便捷利落,而长锋羊毫因弹性弱、锋腹柔,难以掌握,故一般均不用。而梁同书却主张用长锋羊毫,并能得心应手。由于他用长锋羊毫蘸饱墨书写,从这两幅作品看,丰腴妍润,平和婉雅,兼有米、董风神,虽年近耄耋,而笔致绝无老态。马宗霍在《霋岳楼笔谈》中评论道:“山舟暮年书犹无苍老之气,斯其所以能见称于一时,而不能要重于后世。”这看法未中肯綮,所谓“坡笔以老取妍,谷笔以妍取老”(王世贞语),东坡、山谷之书能见重于当时后世,故知其不然。只是梁同书太注重于笔墨技法,而在风格上未能跳出赵、董、米藩篱。时人钱泳评其字“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履园丛话》)此话虽刻薄了些、倒是点中了要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