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书法 > 张照行书杜甫述古诗

张照行书杜甫述古诗

名人书法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张照(1691-1745),清代书法家,字得天,一字长卿,号泾南、梧囱,自称天瓶居士。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供奉内庭达三朝之久。张照为人博学敏明,通法律,精音乐,熟悉释典禅语,长于诗文绘画,而书法艺术成就最高。康熙皇帝在欣赏他的书法后曾题诗赞曰:“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羲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昨。精神贯注深,非人所能学。”认为张照的书法胜过米芾和董其昌,除王羲之外无人能与之相比。到了乾隆时代,甚至连“御书匾额”以及宫内珍藏的历代名家书画题跋,也都由张照“奉敕”代笔包办。这位深受帝王宠爱的“宫庭御用书法家”,真可谓书运亨通,以至书名冠连几代不衰。

    张照的书法之所以能名重一时是有原因的。康熙原来崇拜董其昌的书法,张照是董的同乡,自幼就熟悉董体,并能传其清丽纤巧的笔法,得其风神俊朗的韵趣。在那“因字取人”的科举制度下,张照能博得康熙的赏识是很自然的。但他真正树立起自己的书名却是中年以后的事。由于他不满足于步董氏的后尘,着意寻求新路,从赵孟頫、宋四家到颜真卿、二王的书法,他都苦心研习,在董字的基础上吸取赵书的端庄,颜体的沉实,融合成自己凝厚平正、高雅雍容的风格。这对满朝上下一味仿董,末流日趋柔弱靡俗的书风,不能不算是一个小小的突破。他的字无论形态还是情调都与当时升平昌盛的世情非常谐和,深受时尚的推崇,一时庙堂殿宇都以悬挂张照的书法为荣,他的书名也因此被哄抬到了那个时代的顶峰,成为清初一大家。综上所述,张照的成功,除了机遇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变更能随时代。

    这幅行书《杜甫述古诗》,风格雄浑秀润,基调中显然融汇颜真卿、米芾、董其昌三家之长。细观其笔势来去出入皆很注意曲折停蓄,精熟圆健。略无败痕。而结体章法,虽力求平正稳顺,但大小粗细、疏密收放、真楷行草,配搭得当自然,在静逸中蕴含着一种跃动的节律。特别精采的是其中几处渴笔的运用,既丰富了笔墨的变化,又增强了一气呵成的气势,妙得天趣。整幅布局端庄而不刻板,灵活却不散乱,应属张照的力作。

    不过,历来对张照的书法存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如康熙简直为他的书法所倾倒,而有人嗤之为开大清国朝新一代馆阁体的祖师爷,贬得一无是处。这些夹杂个人偏见的评论都难以令人信服。笔者以为,尽管张照曾在书风曰下的境况下做了一些突破世俗的改良,但毕竟在艺术上缺乏创新的胆魄,总难免有“曾经名重一时,终究地位寻常”之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书法就失去了欣赏的价值,如果我们能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他的得失,如前所论,张照的书法还是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