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隶书诗轴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鸥舫、舫、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人称“朱十”。堂号曝书亭。浙江秀太(今嘉兴)人。少肆力古学,博极群书,客游南北,所至以搜剔金石为事。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南直书房,擅名一代。曾参予修纂《明史》,精研经学,深于金石考证,能诗文词,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词又与陈维崧并称“朱、陈”。著述甚富,有《经义考》、《曝书亭集》、《日下旧闻》并辑有《词综》、《明诗综》等。
清朝初年,书法继承明代余绪,康熙之世,崇尚帖学,几无言隶书者。而隶书自赵宋以后,历经元明600多年,书家代表如赵孟頫、文征明等亦不过偶而为之,均学唐法,但取方整而已。及至朱彝尊出,始直接汉碑,故被誉为清代早期隶书的发轫者。钱泳《履园丛话》称:“国初有郑谷口,始学汉碑,再从朱竹垞讨论之,而汉隶之学复兴。”说明他和郑簋为嘉、道以后篆录的兴起起了引导作用。康熙年间,董其昌书风盛行,成为干禄字书,朱彝尊也受影响,故又兼擅行书,清丽秀逸,颇有韵致。包世臣《艺舟双辑》将他的分书及行书列为逸品下。
《隶书诗轴》为五言律诗,计40字,分四行,末署“彝尊”,下钤二“朱彝尊印”白文方印一,“竹垞”朱文方印一,右上角钤“鸥舫”朱文长方印一。是他晚年的佳作。释文:“毕卓能轰饮,康骈爱剧谈。长筵遮研北,小径辟花南。榼酽三升酒,齑香二寸柑。余酣留未去,采菊入茶篮。”诗轴章法行密字疏,继承了汉隶的旧规,而结体纯用唐法,方整之中略带纵势,如首行“毕”、“卓”、“能”、“轰”诸字,布白疏匀,与真书结构略无二致。其中如首行“饮”字左旁,“谈”字右旁,第三行“酒”字散水移入字腹,“香”字字头加“禾”,末行“菊”字加“革”,均为篆书写法。而用笔圆转,秀丽灵动,似从《夏承碑》、《曹全碑》而来。撇捺笔势,左右分张不甚明显,横列左高右低,字形左小右大。朱彝尊晚年率意之作,多不工整,然其圆劲清媚,动合自然,韵致超逸,既表现出隶书的时代风尚,又突出了个人创新的面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