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书法 > 陈介祺七言对联

陈介祺七言对联

名人书法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簋斋。山东潍县人。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加侍读学士衔,后乞假归里。平生有古文字之好,金石收藏极富,于金石学颇多贡献。工书法,而书名为其金石收藏的名声所掩。

    清代中后期,碑学派书法兴盛,至陈介祺、吴大澄,由于他们均藏有大量汉魏六朝碑志旧拓和三代秦汉鼎彝、印玺,故取法碑版而外,更率先浸淫于金文。

    陈介祺书法早年临习过颜、柳、欧诸体,以后则对魏碑汉隶用力甚勤,并溯流而上,潜心于商周钟鼎铭文。他临写金文,除了学笔法结体外,还注意学其通篇的布局气脉。他能从整体上着眼,确是他的高明之处。他中年以后,就常用金文、小篆、隶书的笔法结构和气息来写行楷。为了使笔画拙厚而更富金石气,他专用长锋羊毫写字,如一时无长锋羊毫,宁可不写。

    这副七言联“桃枝水洒一溪月,豆子雨开千嶂烟”,是他书法艺术的典型之作,可以看到他将金文、小篆、隶、楷、行各体合而为一的特殊风格。自金、元以来,就有许多书家有意将各体糅合起来书写作品,这种风气也常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和批评,而陈介祺则是这方面最突出的一位书家。他的观点是:“取法乎上,钟鼎篆隶,皆可为吾师,六朝佳书,取其有篆隶笔法耳,非取貌奇,以怪样欺世。求楷之笔,其法莫多于隶。盖由篆入隶之初,隶中脱不尽篆法,由隶入楷之初,楷中脱不尽隶法。”(陈介祺《习字诀》)他就是在这种追本溯源、愈古愈高的心态下来进行创作的。

    这副对联的字古雅而易识,浑厚而不狂怪。字形修长,参杂了明显的篆籀结构,点画中实,柔而不弱,多取用分隶笔法,如有些字横粗竖细,垂笔尖尖出锋,有心无心地融入了《北海相景君铭》和《天发神谶碑》笔意,同时也可看到他能充分利用长锋羊毫的优点,来表现他所追求的的致和气息。

    由于他吸收面广博,而未能熔铸纯净,臻于化境,故尚有驳杂的感觉,从这副对联可见其一斑,这或许是他在书法上未能厕身于宗匠大家之列的缘故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