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李邕古诗四帖跋
解缙(1369-1416),字大绅。明江西吉水人。洪武进士。永乐初,任翰林学士。由于他才华横溢,颇受成祖器重,被命主持编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1407)以“泄禁中语”、“廷试读卷不公”,谪广西;永乐八年(1410)入京奏事,成祖不在京师,谒太子还,又以“无人臣礼”罪,下狱,后在狱中被杀。
解缙学书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又上追钟王,自出新意,是明代永乐年间有才气的书法家之一。他用笔流而不放,点画露而不狂,结体潇洒而不俗。读他的草书,如对一位谈笑风生的“风流君子”。
解缙的书风富有一种动态美,翰墨驰聘,纵敛适度,点画爽爽飞动,形质起落变化多姿,浓疏相参恰到好处,尤其是牵丝挺拔,全以指腕顿挫为之。
牵丝,是行草的一个显著特点。牵丝有两种,一种是笔连即丝连;另一种叫意连,即古人所谓“暗过”。它在气韵上有助于飞动,使通篇神采奕奕。虽笔连为实,意连为虚,若应用巧妙,使虚实相间,便可意趣相生。解缙熟谙此道运笔保持中速,轻松自如,任意挥洒。他注意抓住牵丝的落脚点,是“细”,是“润”。
由于牵丝带有非规范性的特征,在作品中是一种特殊的线条。它在点画中能巧妙地穿插连带,承上启下,往来提携以造成点画间的顾盼、呼应、关照的笔姿,给人以整体和谐、节奏明快的生动感。作者苦心造诣,使人读后会产生遐思,会使感觉上升到了一个“有若无,无若有”的美妙境界。解缙的应用是成功的。他不滥用,也不重复。有笔连,有意连,或现或隐,隐若云雾山中,露若奇峰迭出。
解缙还善于在草书中嵌入少量行书字的结体和笔法,端雅婉丽,又不乏晋人蕴藉书风。例如此跋中的“书”、“陵”、“国”、“流”、“健”等字,虽是行书构型,作者书写时又以草书笔意铺开,交替自然,气氛协调,并加强了作品的流动、舒展、轻松的节奏感。读者从这里也能领略到作者豪放磊落的性情。
吴宽评解缙草书时说:“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此说反映了作者的时誉,也说明了明永乐间书坛的草书审美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