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简介】:
五代·楊凝式書。墨迹本。行書。紙本。八行,七十七字。鈐有“彝齋”、“項墨林鑒賞章”、“張則之”、“士奇圖書”、“乾隆”、“嘉慶”、“宣統御覽之寶”等鑒藏印。曾經元趙子固、明嚴嵩、項元汴、張則之、淸高士奇、淸內府等收藏。現在台灣故宮博物院。明張丑《淸河書畫舫》著錄。上海延光室有影印本。
【赏析】:
楊凝式初學顏眞卿、柳公權等,後上溯“二王”,終以狂放肆意來表現他憤世疾俗的心情。《盧鴻草堂十志圖跋》是他傳世之作中的一件特殊的作品,更多的表現出對顏眞卿書法的繼承與發展,但比顏眞卿更茂密。它雖無《神仙起居法》那樣狂放,結體淸晰,近於行楷,但從其筆觸中却能感受到一種不拘於方圓規矩的特點,其結字大小不受限制,對比強烈,點畫左右開張,錯落有致,加上它一抑一頓、一呼一應的運動感,自然與《神仙起居法》貌離而神合。它與《韭花帖》雖章法逈然不同,但由於《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的結字外緊內松,外密內疏,如細細品味,仍能感到一種如《韭花帖》的疏散、雅逸的風韻。
人唐以來,書法總的來說受到儒文化的影響,崇尙法度和規範,但在中國文人士大夫的美學思想中,那種老莊、玄學的審美特性向被認爲是更高的境地,隨着這種觀念的發展,亂頭粗服、無拘無束不但不被看成是有失禮儀,反而被認作去文存質的情致。晚唐以後,隨着禪宗的興起,這種尙質棄文的文化特徵更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我心即佛”的狂禪之風,直接成爲書法創作上無事雕飾、純任天性的審美基礎。可以說,楊凝式正是在這種思潮轉變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人物。不瞭解這一思想背景,絕不可能理解楊凝式書法藝術的反美求醜、反巧求拙、反雅求狂的實質。北宋,當禪宗深入到文人士大夫之中以後,掀起了反叛唐代書法的思潮,楊凝式因此而受到他們的激賞,原因也就在這裏。如蘇東坡、黃山谷、米芾等人不但對楊凝式有極高的評價,而且都對他有所師承。“宋書尙意”,楊凝式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