篋中帖
【简介】:
宋·米芾書。紙本。行書。尺牘一則。全稱爲《致景文隰公閣下尺牘》。28.4×39.5cm。《石渠寶笈續編》著錄。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刊於台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十一)。
【集评】:
元鮮於樞題:米元章天機筆妙。”淸吳其貞《書畫記》:“書法皆飄逸,多得天趣,紙墨俱佳。”
【赏析】:
在前人對米芾的評價中,劉熙載的幾句話是很有意思的。其云:“米元章書脫落凡近,雖時有諧氣,而諧不傷雅,故高流鮮或訾之。”意思是說米芾書超出一般,不同凡響,但時而有些不大“正經”的樣子,但又不流於庸俗的低級趣味,所以對他書法的“諧”,很正經的高尙之士也很少提出批評。
所謂“諧”,即通常講的詼諧。在文學上,詼諧指一種“戱謔”,它經常用一種“顚倒”的方式,正話反說,反話正說,把某個嚴肅的事情或意願以一種輕松甚至滑稽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是詼諧的最大特點。但書法上的“諧”却似乎十分難解,米芾書十分靈動,但靈動並不就等於“諧”。問題在米芾字之“靈動”與一般的靈動有所不同。宋代雖以行書盛,講究“意趣”,但對“筆法”仍然是非常考究的。書法至宋代,正、偏鋒之運用,頓按轉折之變化已形成一套相當完整的規範,但米芾却敢於越出藩籬,“八面出鋒”,這“八面出鋒”並非指將筆亂翻亂滾,而是注意筆鋒的運動方式及出鋒顯示的運動過程和動的“趨勢”。且看本帖的一個“上”字,三個“點”姿態各異,左上一點似竪非竪,似點非點,筆鋒向左挑出,力重千鈞,右一點則輕擲而下,力涵其內,下一點則又靈巧跳宕,收筆微向右上一挑,鋒芒畢露但又含蓄有致。米芾之書常常打破線條流動的程序,在悠遊之中“跳”出數筆,但這種“打破”,恰恰使其書法的流動性更加生動、強烈。再看本帖“芾頓首再拜”數字,眞是一氣呵成,而“頓首”二字,米芾用側鋒挑剔而下,旣有線之流動,又有點之跳躍,“再”之末筆緊連拜字,順勢而下,偏鋒飛白,妙趣橫生。因此,米芾的書法每每見佻達之趣。加上其結體不拘一格,前傾后仰,左側右欹,然又不見故意經營之迹,使米芾之書旣顯得豐富多姿,但又輕松爽暢,這就是其書“諧”之所在。然而米芾的“諧”滑而不浮,點劃跳躍而統一,結體則怪而不誕,這又是其所以“諧不傷雅”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