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帖
【简介】:
東晉·王獻之書。宋米芾臨墨迹紙本。28×12cm。行草書。凡三行,二十二字。前後皆有缺文。《宣和書譜》、《淸河書畫舫》、《石渠寶笈》等著錄,刻入《戱鴻堂帖》、《寶齋帖》。淸乾隆三希堂“三希”之一,《三希堂法帖》有摹刻。
【集评】:
明董其昌跋:“大令此帖,米老以爲天下第一。”淸吳昇《大觀錄》:“書法古厚,墨彩氣韻鮮潤,但大似肥婢。雖非鈎塡,此帖曾見於米氏《書史》,自爲元章新臨無疑。”
【赏析】:
《中秋帖》可以說是宋人米芾對王獻之作品創造性臨摹的傑作。目前傳世的二王眞迹的唐人摹本,尤其是宮廷書手摹本均是寫實性臨寫,即臨摹從形和質,貌和神兩方面均極力追踪古人足迹,不敢越雷池半步。這樣的摹本留給後人的最大效益即在其歷史感和生活的眞實感。當然。他們能不能達到眞正的藝術的眞實,即把握住其精神氣質則不得而知。但作爲極富個性的米芾去仿古、去模擬王獻之的作品,必然地更富有創造性。米芾所臨的祖本,也許便是唐人摹本,那麼它顯然比唐人走得更遠。但是,在這里我主要觀賞的却不是這一方面,我所感覺到的是米芾與王獻之的相通之處。世傳張芝的“一筆書”到晉代僅有王獻之獨得其法,因之便有《中秋》、《鵝群》、《鴨頭丸》諸帖。孫過庭將羲獻父子作過比較,稱爲“古質今妍”。二王是同時代的人,但是,他們均各自都是時代的創新者。如果說王羲之比鍾繇更爲開放,那麼,王獻之較之王羲之則是一種標新立異,甚或稱爲破壞。試觀此帖與王羲之諸岾,很難找到時代的扣環。很奇怪,藝術的跳躍是很快很大的。從藝術史來看,不說不同的創作主體,就是同一個人,他的不同時期的作品,往往也大相逕庭。由此,我們在肯定作爲王羲之的兒子的王獻之之存在的基礎上,我們看到,王獻之又是“反傳統”的大藝術家。“中秋不復不得”六字已把喜好飮酒服藥、淡泊人世的超逸之氣蕩滌乾凈,而以一種豪健、有爲、暴露無遺的感情渲洩體現出來。“慶等大軍”四字,使感情渲洩達到了高峰,一切典雅之美,在如此磅礴氣槪之下,均顯得那樣蒼白無力。
人們稱此帖爲“一筆書”之祖。作爲“一筆書”來說,它所體現的“表現主義”的審美特質,是書法美的魅力所在。不管在任何時候,當你翻閱《中秋帖》時,你都不能不爲它的氣勢和精神所動,要忍不住用心靈的觸覺,去追踪書法家創造的脚迹,去體會書家痛快淋漓的創作心態,並爲它所創造的字形美、章法美、神態美所懾服。可以杜撰一種美學術語來比喩的話,王羲之是現實主義者,王獻之是浪漫主義者;王羲之爲“聖”,王獻之則爲“仙”。在這一點上,米芾對王獻之的追尋,實現了最大的藝術眞實。此正所謂“眞作假時假亦眞”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