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奉橘帖

奉橘帖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東晉·王羲之書。唐摹本。硬黃紙。行書,尺牘一則。凡二行,共十二字。與《平安帖》、《何如帖》爲一紙。24.7×46.8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著錄。刊於台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一)、《中國美術全集·魏晉南北朝書法》、《王羲之傳本墨迹選》、日本《書道全集》(四)。

【赏析】:

    

    “晉人尙韻”,這是後代的槪括。誠然,晉書如只能用一言以蔽之,則確非“韻”字而莫屬。但我認爲,晉書的韻勝却並非“崇尙”所致。王羲之創出新體,起先無非是赶時髦的年少喜愛,不然庾翼也不會痛感人心不古,發出“家鷄野鶩”的浩嘆了。可見時新美觀才是驅使大家奔凑的魅力所在。“韻”是一種時代風格,是晉朝飮酒、服藥、淸談、任誕一類士族風氣在書法中的宣泄,這是“當局者迷”的東西,也是時過境遷而不可復現的東西。質言之,“韻”是後人追摹可望而不可即的仙境。明王鏊云:“近世以書名家者,唯松雪翁(趙孟頫)最得二王筆法,幾所謂未達一間者。”他沒有挑明的,難道不正是“韻”嗎?

    《奉橘帖》雖是唐人硬黃響搨,但右軍的點畫位置想是無毫髮遺恨的。我們從中可以理解到,大王書畢竟方從漢魏之繭中羽化,運筆還不乏樸素的古風,線條質直少提按,便是表現之一。羲之變法最實質的內容,我想,不是僅僅取消了隷書遺意,而是結體上突破了古來單調的模式。韓愈指斥“羲之俗書趁姿媚”,一個“趁”字道盡了王字妙處—不僅乘時,應時而變體,而且乘勢,隨勢以佈形。請看,“橘”、“百”、“枚”、“霜”、“降”、“得”六字右側轉折,各各不同,有的方折,峻稜畢現;有的圓轉,圭角不露。形成的方框也色色有異:有的上下齊等,有的圓顱方趾。最耐人尋味的是,“百”字在折過下行之時,忽又小曲,雖然內壁依然平整,但外廓因此與左竪形成了較強的對比。趙子昂《蘭亭十三跋》一條云:“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古刻尙且如此,下眞迹一等的摹本更不在話下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何如帖

下一篇:快雪時晴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