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
【简介】:
全稱《漢魯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也稱《漢魯相請置百石卒史碑》、《孔龢碑》。東漢永興元年(153)立。在山東曲阜孔廟。據淸王昶《金石萃編》記“碑高七尺八寸五分,廣三尺七寸。”隷書。十八行,行四十字。碑末刻有後漢鍾太尉書,宋嘉祐七年(1062)張稚圭按圖紀。鍾繇書僞刻無疑。現存最早搨本爲明初本。有翻本。北京文物出版社、台灣大衆書局、中華書畫出版社均出有影印本。《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1)收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搨本。
【集评】:
淸孫承澤《庚子消夏記》:“文旣爾雅簡質、書復高古超逸,漢石中之最不易得者。”淸翁方綱評此碑:“骨內匀適,情文流暢。誠非溢美,但其波磔已開唐人庸俗一路。”淸方朔《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字之方正沈厚亦足以稱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五蒻林太史謂爲雄古;翁覃溪閣學謂爲骨肉匀適,情文流暢,漢隷之最可師法者,不虛也。”淸何紹基跋此碑云:“樸翔捷出,開後來雋利一門,然肅穆之氣自在。”康有爲《廣藝舟雙楫》:“虛和則有《乙瑛》”,“體扁已極,波磔分背,隷體成矣。”楊守敬《平碑記》:“是碑隷法實佳。”
【赏析】:
東漢隷書,風格絢爛多彩,尤其是發展到桓、靈兩朝,“篆意旣失,隷法又變”,分勢成熟,奇麗多姿,流派紛呈。
東漢分書比較成熟的,風格特色比較顯著的碑刻大都集中在黃河流域中下游的山東、河南、陝西等省。現在山東曲阜孔廟的《乙瑛碑》就是隷書書體進入完全成熟的典型代表。
此碑總的藝術特色是隷法實佳,骨肉匀適,波磔分明。從結體上看,它端莊匀實,每個字均扁方整齊,方正凝重,中斂旁肆,體態動人,點畫組織嚴謹,講求穿揷避讓。筆畫粗細對比,輕重變化,頗多妙趣,較長的筆畫多呈彎弧形,波筆常有大挑勢,形態飛動遒勁,表露了渾融瀟逸的韻味。從用筆上看,它變化靈活,藏鋒超筆,迴鋒收筆。其筆姿之美妙,乃取法於《石門頌》。通篇寫來,循規蹈矩,工整秀勁。從風格上看,它旣不同於厚重古樸,端直樸茂、以方筆見長的《張遷》、《衡方》,又不同於飄逸秀麗,工整精細,以圓筆爲代表的《孔宙》、《曹全》,而是方圓兼備,熔爲一爐。它屬於東漢刻石的巨制,亦是今天學習隷書的優良範本。
《乙瑛》素負盛名,唐代隷書受其影響極深,所以世人多稱讚它是“漢隷之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