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經伏波神祠詩
【简介】:
宋·黃庭堅書。紙本。行書。凡四十六行。每行字數不一,共四百七十七字。《淸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滙考》著錄。文物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有影印本。
【集评】:
宋張孝祥題記:“信一代奇筆也。”明文徵明跋:“雄偉絕倫,眞得折釵屋漏之妙。公嘗自言,紹聖甲戌黃龍山中,忽得草書三昧。又云:自喜中年以來,字書稍進。此書建中靖國元年五月乙亥荆州書,於時公年五十有七,正晚年得意之筆。且題其後云:持到江南,見條故舊,可示之,何如元祐中黃魯直書。按公嘗自評元祐中書云:往時王定國嘗道余書不工,余未嘗心、服。由今日觀之,定國之言誠爲不謬。兼用筆不知擒縱,故字中無筆耳。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豈易言哉!此書豈所謂字中有筆者耶?”明朱存理《鐵珊瑚網》:“山谷晚年書法大成,如此帖,毫發無遺恨矣。心手和調,筆墨又如人意,譬泰豆之御,內得於中,外合馬志,六轡沃若,兩驂如舞,錫鸞肅雍,目應武象。旣不入馳驅之範,亦非詭遇者之所知也。”淸吳其貞《書書記》:“書法莊嚴,甚有秀色。與《參悟詩》相類,絕妙作也。”
【赏析】:
元符三年,黃庭堅從貶所放還,建中靖國元年四月抵荆南,直至崇寧元年離開此地;在荆南留駐十多月,這篇書作正寫於斯時也。
伏波將軍馬援,爲漢名將:在湖北有祠祭祀。唐代大詩人劉禹錫道經此處,有《經伏波神祠詩》一首。黃庭堅此卷即取其內容。至於確切的書寫時間,黃庭堅嘗有“辭免恩狀”云:“到荆南,即苦癰疽發於背脇,毒痛二十餘日,今方稍潰”,知山谷在湖北曾有過一場不小的病。《伏波神祠卷》中有云:“五月乙亥,荆州沙尾水漲一丈,堤上泥深一尺,山谷老人病起鬚髮皆白”。估計寫時應在發癰疽之後,時年他五十七歲。《伏波神祠卷》爲黃山谷晚年甚爲得意之筆。文徵明稱爲“雄偉絕倫,眞得折釵、屋漏之妙”(見後跋),在雄強肆張這一點上,《伏波神祠卷》比《松風閣詩卷》顯得更爲強烈奔放,縱擒自如,而其結構取勢也更爲險峻,淋漓盡致地表達出黃山谷恢宏開張的心緖和爽截挺拔的風格。黃庭堅對這卷作品也自視甚高,曾有題云:“持到淮南,示余故舊,何如元祐中黃魯直書也?”這是充滿自信心的自得之語,他自認爲這時作品已臻成熟,與平日的書法截然不同。寥寥數語表示了黃山谷那種昂然的心情,在被謫的生涯中能有這樣的心情着實不易。他還說:
“往時王定國嘗道余書不工,余未嘗心服,由今日觀之,定國之言,誠爲不謬。蓋用筆不知擒縱,故字中無筆耳。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豈易言哉?
——汪氏《珊瑚網》卷五引
作爲自得語的反面表現形式,它們是同一機杼的。山谷在這裏虛心承認,原先他的作品“字中無筆”,他也開始理解了朋友的箴告是對的。那麼很簡單,當他現在悟到這一層之後,他的字就“有筆”了。對以前的否定正是爲了肯定現在。說到底,他還是很自信自己作品魅力的。文徵明跋就認爲《伏波神祠卷》正是“字中有筆”的一個藝術典型。更値得注意的是黃山谷從此中悟到了“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這樣一個道理,這是很有重大意義的,作爲精通禪學的山谷,能把禪與書進行比較,抽取出其共同的內髓,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敏銳和凖確。這句話在後世被公認爲書學名言,證明後人也是頗能領略其中三昧的。
卷後在“鬚髮盡白”之下,鈐一印“山谷道人”,宋代用書畫款印的風氣並不興盛。尤其在北宋此道尙未熾起。就是南宋也還未蔚然成風,山谷作爲篆刻用於書法的一個先行人物,是可以說爲後人廣開風氣的;就是在他老師蘇東坡的作品中,我們也只是發現了一、二件用款印的例子,而且還是《西樓帖》翻刻,不如山谷此件原迹用印價値更高。
此外,另一個偶然的現象是黃庭堅建中靖國元年作《伏波神祠卷》的前年,蘇東坡正自遠流的海南島被赦還,歸北途中,在廣東生崖書寫了《馬伏波將軍廟碑》,向伏波神表示感謝,感謝海上生涯一路平安。伏波神專解水難,爲民間所信奉,山谷作此卷自跋中也有“水漲一丈”的荆州大水記載,似乎是祈禱伏波神庇祐。兩位大家的作品前後輝映,難道是偶然的嗎?還是眞有某種神秘的因緣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爲張大同書韓愈贈孟郊序後記
下一篇:劉禹錫竹枝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