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楚生
來楚生(1903—1975),原名稷勛,字初生,晚年更字初升,號然犀、負翁、一支、非葉等。其別署有安處樓、然犀室。浙江蕭山人。
來楚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他的篆刻藝術,博採衆家之長,并能夠完美地溶於自己的印中。這其中,戰國古璽、秦漢印、流派印中的浙派、皖派以及吳讓之、吳昌碩對他的影響最大。然而他雖然游刃於衆家之中,但終可求得其所,刻出了他自己獨特的風格。
來楚生印章在古璽的章法上得益很深。比如“自愛不自貴”一印。這方印的章法,一看便知是模仿古璽名印“日庚都萃車馬”的。但來楚生沒有單純地照搬古璽章法,而是用古璽的章法,表現小篆的內容。這種用古璽形式,而不用古璽文字的方法,可以說是來楚生的一個創造。用古璽的章法形式,表現任何一個年代的文字內容,旣避免了與古璽的雷同化,又大大地擴展了古璽章法形式的表現範圍,將其優點有機地融於各種印章之中。“自愛不自貴”,選用的全是小篆文字。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了印章重複字過多帶來的呆板、繁贅之感,運用古璽靈動、跌宕的章法,使之活躍起來。
來楚生的另一方印“楚生一字初生又字初升”。運用的也是古璽章法。在古璽印章中,有一類章法中間很空,而兩邊緊凑。這類章法,在後世的治印行家眼中都是忌諱的,因爲這類章法用不好,很容易使印章有渙散的感覺。而來楚生在運用這類章法時,十分巧妙地彌補了這一缺陷,並有意地利甲它來完善整個印章章法。首先,此印選擇的是漢代篆字,也就是“繆篆”。這種字體方正扁平,如果字多一些放在一起的話,就會感到橫線很多。因此,如果中間不空開一些的話,就會使印章有沉悶、機械之感,倘若只是空開而不做其他處理,恐怕也很難使印章完美。所以,來楚生便將兩行字靠邊的筆畫全刻掉,讓某此印文與印邊重合,似乎使已經隔開較遠的兩行字分得更遠。其實這樣一來,從視覺上看,反而使兩行字顯得緊凑了。來楚生運用了數學中“負負得正”的理論,其妙手回春之法,無不爲後人嘆爲觀止。
來楚生印章的另一個特點是,印章風格古拙、蒼勁、老道。“安處樓”,是來楚生晚年的作品,靜觀其印,眞有“人書俱老”之感,如見古柏,如聞遙鍾,無絲毫巧飾之贅筆,無半點造作之感。
必須提到的是,來楚生的印章,不僅爲我國篆刻藝術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且對未來的印章發展,也提供了某些啓示,即來楚生的印章,還具有超越時代的藝術魅力。來楚生印章的極盛時期是七十年代初期,而那時他的印章並未得到社會的十分重視。八十年代以後,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晚期,來楚生的印章倍受推崇,這原因就在於他的印章適合了當今人們的審美情趣。有人說,來楚生的印章,是現代派印章的先驅,這話不無道理。現代派藝術的宗旨,說到底就是要打破人們的視覺常規,因情而發,因情而作,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縛,盡情地表現自我。來楚生印章的相當部分,都體現了這一點。比如他的“紙上鼓吹”,按照常規的章法不應該如此排佈。“上”字太大,而且四周很空,印章的底邊又都刻掉了。常規的章法底邊是一定要留的,而且還要多留一些,免得印童頭重脚輕。但來楚生沒有受這些常規的限制,而是“我行我素”,充分抒發自己的情感,章法不修邊幅,刀法又十分隨意。縱然此印細究起來,似乎有點小毛病,但總體上看却不失大家風範,如同信手拈來,“大智若愚”。來楚生的另一方印“初升”也有同樣的意趣。
來楚生不愧爲是中國印章史上的一員驍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