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府君墓誌
【简介】:
東晉太元元年(376)刻。磚質,三行,行八字、十二字不等,共二十九字。一九七六年在安徽馬鞍山市晉墓中發現,同一誌文的墓誌共有五塊,風格各異。
【赏析】:
這組墓誌橫無列,行間空隙較大,字大小參差,欹側多姿,節奏感強,結體與佈勢較隨意,失之“常態”,似醉漢穿巷過市,有幽默的諧趣,從中頗能感受到晉人重情尙韻、得意忘形的心性及求美求異的獨特思維。
a誌是最富有表現意識和感情色彩的墓誌。第一行較拘謹,二行、三行縱逸放達,最見性情。“郡”字比鄰近的“昌”、“安”、“丘”等字大一至二倍,而其後的“安”不僅字小,且長橫書寫得很斜,尤爲醒目,字的大小、動靜、斜正形成尖銳對比,形動情生、煥發生機。“縣”、“始”等字的結構奇異,“縣”字尤有個性之美,用方點槪括“幺”。“興”字平正端樸,而其後的“相”的“木”旁却被誇張變形,“醜”到極處,有意無意中顯露出一顆“童心”。第三行的字似有幾分“醉意”、“散”字寫得很大,左邊“身子”(“”)傾倒,有趣的是“昔”的下部“月”的一短橫出人意外地伸出去,大槪想伸出“腿”去撑住“身子”不倒。“騎”字體呈圓形,左右兩部分旣矛盾又協和,字外情多。“常”字下部“巾”的折彎,端部像舒展的手臂,甩出長袖;“墓”的一捺也尤爲誇張,向右邊延伸很長一段,這些字變形到失度、失態的地步,而整體觀之却縱逸不拘,得之自然,頗能使人想象晉人放浪於形骸之外的逸態,其間自有一種內質中藏的樸拙之美。
a、b、c三塊墓誌,結字方整,風格相近,氣息一致,運筆燮化多端,是典型的晉代“隷楷體”。値得一提的是,這三塊墓誌的風格與南京出土的東晉《王興之夫婦墓誌》、《王閩之墓誌》、《王丹虎墓誌》、《劉剋墓誌》及雲南的《爨寶子碑》極爲相近,“散騎常侍”、“年”、“興”等字與上述王氏諸墓誌同體,只是王氏墓誌鐫刻過於認眞,改變書意多顯刀斧迹,而《孟府君墓誌》書刻隨意自然,更見筆情墨意,因而具有更高層次的審美價値。b碑的“郡”、“散”、“府”、“孟”、“晉”、“君”等字與《爨寶子碑》的韻味相同:“興”、“丘”、“墓”等字與《嵩高靈廟碑》的意趣相似。
d、e兩石與前三塊石的風格有所不同,隷楷意態中揉進篆的曲柔之筆意,而且書味很濃。結字內斂,大小匀稱,體呈圓勢,用筆圓轉,佈勢疏朗,漾溢着一股“豐神疏逸,姿致蕭朗”的氣息。d石也一樣,而“興”、“縣”等字將篆隷楷三體融爲一體,尤見新意,“興”的金石味很濃;“年”却端莊秀媚,楷意十足。
這五塊墓誌,如同一人所書,盡管誌文一樣,每石的章法和結字各異,同一個字在不同墓誌中寫法各不相同,各盡其態,奇姿百出。這在《爨寶子碑》中也有類似的情况,這是晉人書法的一個重要特徵,這幾塊墓誌的發現,再次爲晉代的“隷楷體”提供了新的佐證,其意義是不能低估的。從技法的角度看,書者完全能將字寫得端莊秀美,之所以不這樣,追求質樸稚拙之美,體現了晉人的審美觀,這種拙是熟後的“生”,是大巧之拙,是質樸的人格氣質的外化,最富有藝術表現性和感情,因而閃動着中國藝術的精神。當然,不從藝術個性的角度,用唐法作品評的參照標凖來評這些墓誌,可能會被斥爲“醜怪”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