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貴宅帖

貴宅帖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宋·李建中。此帖係晚年手筆。行書。紙本。30.3×24.2cm。《珊瑚網書跋》、《式古堂書畫滙考》、《大觀錄》等書著錄。故宮博物院藏。刊於《故宮博物院藏歷代法書選集》(三),日本《中國書道全集》(五)。

【集评】:

    明劉日昇詩跋:“鍾王書法久寂寞,群議紛紛迷後學。西台遺迹世應稀,見此令人重驚愕。”淸吳其貞《書畫記》:“筆劃莊嚴,沉着,古雅,蓋得漢唐隷書遺意,所以宋代名流皆推重之。而‘建中,二字合之爲一,竟似花押無異也。”

【赏析】:

    《貴宅帖》的質樸,使人感到作者所有的操作—運動都僅僅是增添了線條的份量感,而不像別的作品,操作中有些成份總好像是爲了增添點兒瀟灑、嫵媚,或者是別的什麼。《貴宅帖》的操作并不復雜,但有些筆畫却表現出作者對線條內部運動豐富性的極好理解。如某些點和捺。

    字結構力求平穩,但並不匀稱—幾乎每一字中都存在破壞匀稱的細節。如“貴”字貝部橫線意外的傾斜、“宅”字右上角折筆後偏小的出鋒,“諸”字中部略大的空白,等等。這種一以貫之的不匀稱使作品獲得一個統領所有字結構的構成特徵。這些細節也給作品帶來一種“倔味”—不近流俗,不討好觀賞者,諸如此類。這是一種強硬,但不大肆聲張的個性。它不喧鬧,不去主動刺激接受者,可是你一旦深入到作品中,則不能不被它的固執和背離常情而折服—它絕不具備通常意義上的美感。

    

    各行聯貫性極強。字結構外廓多呈方形或多邊形,與稜角分明的筆觸相諧調。各字相鄰的邊廓像是調整過,彼此貼近,形狀亦默契,於是作品堅實如累城。行軸線也是樸素的,近於垂線,但由於各字并非垂向佈置,同時各字緊密承應,因此而帶來軸線的微妙波動。—它像是一位淵深樸訥的學者向你投來的一瞥,底處透出靈秀。

    與《土母帖》相比,《貴宅帖》相對而言似乎更爲寫意精到。這倒不是簡單地在兩者間強分軒輊,而是由於《貴宅帖》在用筆的強勁、結構的寓巧於拙方面;堪稱是西台的又一件登峰造極之作。

    建中字求豐肥,這只要把他與宋初的林和靖、范仲淹、歐陽修諸家作一比較即可窺出:他以粗筆鈍墨,着力追求一種笨拙的、着實的、渾厚華滋的線條感覺。自然,肥則易癡;連蘇東坡的豐腴,還給後人譏爲“墨猪”:那麼,李西台的這種豐肥是否爲後人所理解?換言之,後人是否以他的字肥視爲“墨猪”加以貶斥?

    我們只要看看黃庭堅的評論;在宋代書家中,黃庭堅在理論上是最活躍的一位,而且卓見叢出,精識屢現:

    “(李西台)肥而不剩肉,如世間美女,豐肌而神氣淸秀者也。建中如講僧參禪,其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律。”

    ——見《山谷題跋》肥而不剩肉,指肥中有骨也。這正是“字中有筆”的同義。那麼很明顯,黃山谷認爲李建中的肥只是表面現象。而肥之中的紥實的用筆動作,才是其書法之眞諦。而這種眞諦,我以爲在李氏諸帖中以《貴宅帖》最爲典型。

    首先,《貴宅帖》字形講究壓縮,極少出現長線條的使轉筆劃:這就使他用筆時可以較多地使用提按技巧。在書法用筆諸動作中,提按動作是最富於節奏感又最有彈性的技巧之一。恰到好處地運用它,往往可以在點、線之中造成許多輕重有序的尖筆,這些尖筆存在於李建中的濃墨之中,猶如一個個骨骼,撑起了線條的重量,保證了線條的力度,使之不會淪於肥軟。應該說,這種以強調提按動作,配合壓縮緊凑的字形結構,再滲以濃重的墨趣,在李建中的筆下是被運用得爐火純靑的。

    當然,依靠提按而形成的尖筆,用得不好易出抛筋露骨之嫌。除了用濃墨之外,李建中還喜用秃筆。秃筆者,倒鋒也;鋒旣不尖,則即使爲尖筆,也只是尖而不尖,露中有藏。使線條鈍而不滯,此外,內向的接近於章草的結構,也爲體現這種線條效果帶來很大好處,如第二行“服”字,第四行“事”字等等,在此中,是可以窺出李氏用心之良苦的。

    以提按代使轉,還可以從李建中的一些筆劃處理中找到端倪。他時常以點代線,把長線縮短,短線寫成點以增強其力度,避免軟弱。他一定是考慮到濃墨易滯的問題,因此刻意迴避,我們不得不承認,他的這種刻意是成功的。

    從《貴宅帖》的種種探索中,我們似乎窺出了李建中書法的取法。他有許多字的處理與追求,我以爲與漢簡的處理存在着某種程度的相通之處。漢隷對於秦篆的開拓,也正是大量以提按代使轉筆法;而在漢隷中,又以竹木簡牘保存墨迹而呈現出最爲明顯的痕迹。當然,與李建中相比,兩者還很難同日而語;簡牘的重提按是出於實用方便的需要,而李建中的重提按則出於藝術風格的需要。他有用濃墨尙豐腴這一限制,而漢簡却沒有;但盡管這些差別,我仍然認爲李建中的取法中具有這些因素在內。他盡管未必能看得到漢簡,但或許他能看到一些漢人墨迹;再退一步說,或許他是從隷書解散篆體的書法發展中尋到了領悟的契機。

    這是一種粗拙而又精巧、大智若愚的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李建中

下一篇:土母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