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恺书法作品欣赏
山是平凡的,无论高低、无论远近,从不拒绝观看;水是平凡的,江海涛涛,溪流潺潺,人近之而声重,人远之而音稀。因为平凡,故有恒长。
——杜大恺七十自语
杜大恺
1943年8月8日生于河南叶县,祖籍山东黄县。擅长壁画、装饰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1978年10月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祝大年、袁运甫先生,攻读装饰绘画,1980年10月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作品有:重彩壁画——《屈原·九歌》(1980年)重彩壁画——《悠悠五千年》(1983年)高温无光釉陶板壁画——《理想·意志·追求》。2018年1月,入选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名单。
他对当代生活题材放纵式地捕获:摩天楼、厂房、广告牌、转播塔、渔村、路灯、铁丝网、高速路、标志牌、围墙等等,一古脑地进入了画面。这些在传统中国画看起来卑微、边缘的物象堂皇地取代了主流题材的地位。
用“炼金术士”来形容杜大恺的工作性质或许是贴切的,因为他的画面天然带有实验性质——以实验开始并以实验收场。这样的工作姿态,不仅让杜大恺一直与所谓“传统派”保持着理性的距离,而且亦与他所景仰的先辈如林风眠、吴冠中的艺术相去甚远。因而,杜大恺的当代水墨探索之路,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人的。
杜大恺早年曾从事装饰艺术创作,在陶瓷、金工、纤维、木、石、漆等各种工艺门类中均有所斩获。所师者,如庞熏琹、祝大年、吴冠中、袁运甫等多为革故鼎新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自1990年,杜大恺先生开始水墨画创作,擅长江南水乡、山水和人物创作。他的水墨画个性独特,以块面结构为主的绘画语言、崭新的风格样式、极富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影响了中国画坛。
杜大恺曾把自己的艺术追求概括为“当代的”、“中国的”、“我的”三个层次。杜大恺写山、写水、写人文景象,充分映照了他的这种坚定执著的艺术理想和追求。
|杜大恺:
张仃先生曾说,他只画他看见的事物,我也是。张仃先生的晚年走不动了,他竟从此搁笔,我是否也会这样尚且未知。画眼睛看见的世界,不为别的,惟因其真实。没有什么比真实更可宝贵,纷繁丛杂的价值系统都是从追寻真实并接受真实的验证为始终的,张仃先生只画他看见的事物耐人寻味。
眼睛攫取事物的瞬间是全部历史的凝结,刹那间一切关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抽象与具象等的万千争论都会汇聚在一起,图形、颜色、姿态、声音、空间、时序,以及缠绕其间的可以说得清楚亦或不能说得清楚的情景都在其中,没有什么可以游离其外,这或许是今天被称作图像时代并将观看当作认识世界的第一选择的缘故。观看并不排斥想象,观看的过程中物理的真实和心理的真实是可以兼顾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老话似乎直到今天才真正得到了历史的实证。
我都看见了什么,我的作品在做回答。
杜大恺作品欣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