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书法 >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

名人书法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林散之(1898-1989),号江上老人、左耳、聋叟,别署林散耳。他在《林散之书法选集·自序》中说,他八岁开始习字,先后师从范培开、张栗庵和大艺术家黄宾虹学习书画,“由唐入魏,由魏入汉,又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于汉师《礼器》、《张迁》、《孔宙》、《衡方》、《乙瑛》、《曹全》;于魏师《张猛龙》、《贾使君》、《嵩高灵庙》、《张黑女》;于唐学颜平原、柳诚悬、李北海、杨少师,而于北海学之最久;于宋之米氏、元之赵氏、明之王觉斯、董思翁诸公,皆力学之。”经过几十年的刻苦砥砺,潜研穷索,终于在70岁左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当代深受海内外书家推崇的书法艺术大师。

    林散之长期沉浸于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工诗、书、画,世称“三绝”;尤以草书驰名中外,有“当代草圣”之誉。这里选刊的是他自己作的《论书绝句》,堪称其大草书代表作品之一。

    “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此语我曾不自吝,搅翻池水便钟王。”这幅抒写自己学书心得的书作,创作于1977年,正是他经历了“古稀变法”后艺术上进入高峰时期的精品。通篇意态纵横,笔墨淋漓,神采飞扬,才情满纸。短短的28个字,却有14个字之间使用了连笔,流畅的线条抒发了一泻千里的感情。然而全幅作品于奔放中又显示出严谨的法度,笔锋与墨色转换之处,果断泼辣而有主有次,中锋侧锋、藏锋露锋、疾涩方圆、游丝连绵、枯笔渴墨等等,皆兼施并用,表现出一种神奇的飞动之美与和谐的错综之美。

    林散之草书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是线条富于立体感、力量感、节奏感,正似“曲处求直”、“圆处觉方”,亦枯亦润,亦柔亦刚;或矫健如瘦蛟斗水,或妩媚若仙子御风;苍劲秀润,流走而老辣。如这篇书作的开头“笔”、“从”、“曲”三字为“一笔书”,“笔”字的主笔画一长竖与最后两短横,写得如乌龙搅柱——其“龙尾”就势有力地甩出“从”字的第一画;当笔锋几经绞转写出了“从”字,它的最后一笔又若断还连地牵引着“曲”字的第一画。“笔”字有虚有实,以实为主;“从”字虚实相生,以虚为主,线条多为近似“飞白”的渴笔,层次极丰富而立体感极强;“曲”字则加以变形,线条多次转折以显其“曲”。其转处如锥画沙,圆劲浑厚;其折处如断金玉,奇险峻拔。前人在用笔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屋漏痕”、“折钗股”等,在林散之的笔下皆有所体现。我们仅从这幅《论书绝句》的节奏明快而极具变化,笔力遒劲而意蕴深邃,已可见林氏草书艺术之一斑。

    欣赏林散之的书作,人们不仅深感其笔法已臻化境,而且惊叹其章法妙不可言。当年黄宾虹曾教诲他道:“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此理最微,君宜领会。”在几十年的临池实践中,林散之对“此理”深有“领会”这首《论书绝句》28字分四行书写,结体大多修长,聚散错落有致,虽数字连属却字字分清,笔笔合法。它在章法上采用了虚实对比强烈的类似“雨夹雪”的布白——上下连延,左右顾瞻,八面四方各有攸当,极尽大小、疏密、长短、肥瘦、斜正、参差的变化,虽恣肆奇纵,却以平正为主;虽为狂草,却不求狂怪怒张,而以虚静取胜。整幅作品静中隐动,动中寓静,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高度和谐地融为一体,犹如一首由黑白两种“旋律”汇流而成的动人心弦的交响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