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不空和尚碑
《不空和尚碑》又名《唐大兴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为著名唐碑之一,现存于西安碑林。
此碑书法,笔力坚实,笔势雄强,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锋逆:徐浩作书,强调藏锋。他在《论书》中说,“锋若不藏,字则有病。”《不空和尚碑》就渗透了他的主张,逆锋用笔,以表现力感。如图中的字,个个点画裹锋,提按分明。“冯”字的“冫”、“青”字的上竖,都逆锋落笔,然后折锋顿笔,或挑出,或直下,有力有势。
二、势涩:除了起笔收笔之外,此碑在笔画的中截,用力较重,行墨有“阻”意在内,很有涩味,而不是一滑而过,缺少余意,所以线条既有弹性,又有节奏感。
三、骨重肉丰:初唐书法,因唐太宗崇尚王羲之,形成一代风气,故面目都瘦硬清峻。到了盛唐,玄宗雅好汉隶,书法风格由此转向浑厚多肉,颜真卿为该时的极致,徐浩也不例外。他强调书法的筋骨与肉的统一关系,说:“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翚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肉丰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高翔,书之凤凰矣。”与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相比,可以看出徐浩的书法由初唐转向盛唐这一特点。初唐书法较多的是晋人洒脱韵致,而此时却突出了逆锋涩势的法理。徐浩正是吸取了初唐几位书法家的长处,又赋予时代的审美要求,既表现筋骨,所谓“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又追求“肉丰而力沉”,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应该一提的是,徐浩的书法声誉当时在颜真卿之上,是由于地位优越;而论艺术成就,则是不能与颜相比的。古人对他书法的不足也多有批评。如吕总《续书评》说:“徐浩真行书固多精熟,无有意趣。”米芾干脆批评他的书法“大小一伦,犹吏楷也。”语虽偏激,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他常写诏令等公文,因而过多地要求匀称整齐。如他在《论书》中说:“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小长令大,大蹙令小,疏肥令密,密瘦令疏,斯其大径矣。笔不欲捷,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侧,侧竖令平,平峻使侧,捷则须安,徐则须利,如此则其大较矣。”把书法的法则作了这样的发挥,不免近于清规戒律,以至于把本应于公文写字上的规矩,用到书法艺术上来。平心而论,作为干禄的字,这是很符合取士“楷书遒美”的标准的,但作为艺术创造,就很难说不是一种束缚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