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书法 > 李隆基鹡鸰颂

李隆基鹡鸰颂

名人书法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据陈思《书小史》记载,唐玄宗“工八分、章草,丰伟英特。”《宣和书谱》也称他“临轩之余,留心翰墨,初见翰苑书体狃于世习,锐意作章草、八分,遂摆脱旧学。”他擅长隶书,但平时公务上的批赐敕书,大多还是行书体。

    唐玄宗的行书写得丰厚腴美,这恐怕与盛唐经济繁荣而蕴育出“以肥为美”的审美观有关系。在这一审美观念的驱使下,绘画表现出人物仕女的丰腴肥美,书法上也出现了肥厚取代初唐“瘦硬通神”的新书风。唐玄宗书风肥厚的“上行”导致了徐浩、苏灵芝甚至颜真卿等人的“下效”,从而开创了有唐一代浑厚朴茂的书法新风,推动了书史的演进。然而,米芾在《海岳名言》中却说:“开元以来,缘明皇字体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时君之好,经生字亦自此肥。开元已前古气,无复有矣。”以丰肥取代古瘦,是时代的产物,无可非议。至于批评李隆基的字“肥俗”恐也言过其实。平心而论,唐玄宗的字“肥”则有之,“俗”却未必。在历代帝王中,他的书法仍属上乘,比起后来俗书满天下的乾隆呈帝,他的书作要高雅得多。

    唐玄宗的书法是师承“二王”的。从《鹊鸰颂》中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此作浑厚遒劲,丰腴妍丽,虽肥厚却并不虚胖,虽肉丰却並未掩骨。一般来说,肥易腻滞,胖易呆笨,而《鹡鸰颂》却既敦厚又灵动,既沉毅又矫健。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此作笔法严谨,笔画劲净,起收提顿均极得法。清梁称《鹡鴒颂》“顿挫提控处得褚(遂良)之趣”,亦即点的出锋及牵丝引带之处,提按分明,撇与钩趯的出锋尖利,骨刚力健,使字的脉络清晰,流畅传神。加之笔画粗细变化,有重有轻,笔画粗重的字,虽厚而不闷,如首行“鹡鸰”二字,笔画繁多,但由于留下了一些可贵的“白”,却反显得轻松透气了。

    其次,此作结体势态多变,並以左倾为主,产生一种前冲的动势,使字灵动而不呆板。此外,《鹊鴒颂》的章法安排也有自己的特色。字的结构紧密,字与字之间又顶接而成,让每行字显得既重又密,但行距却安排得较为稀松,留下许多空间,调节了沉闷的气氛,使通篇章法毫无窒息之感。

    综上所述,该作巧妙地将遒厚与生动、雄劲、丰丽熔为一体,从而表现出一种茂密沉毅的闲雅之气。此气息得之非易。因为一般书家往往顾此失彼,很难两全。凡追求雄强者,容易滑入霸野;凡求索厚重者,又会酿成粗俗。因此,既要厚重,又要雅宜,是很不容易的,这似乎比疏秀之雅更难上一层。得此者,唐有徐浩、苏灵芝,宋则苏轼一人而已。

    《鹡鸰颂》墨迹纸本,鉴藏专家疑为双钩填廓本。纵26厘米,横169厘米,45行,337字。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本《昭和法帖大系》有影印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