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聖敎序
【简介】:
全稱《大唐三藏聖敎序》,亦稱《慈恩寺聖敎序》。凡二石,唐永徽四年(653,《序》十月、《記》十二月)刻。李世民撰,褚遂良書,萬文韶刻。《序》正書。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後石刻記: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敎序記》,唐高宗李治撰,褚遂良書。正書。二十行,行四十字。文右行。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與大雁塔下。宋搨本十五行“波濤於口海”之“濤”字淸晰無挖鑿痕。上海書畫出版社、北京文物出版社有明搨影印本。
【集评】:
宋董逌《廣川書跋》:“褚河南書本學逸少,而能自成家法。然疏瘦勁練,又似西漢,往往不减銅筩等書,故非後世所能及也。昔逸少所受書法有謂多骨微肉者筋書,多肉微骨者墨猪;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河南豈所謂瘦硬通神者邪。”
明汪砢玉《珊瑚網》:“婉媚遒勁,波拂處蜿蜒如鐵線。”
明盛時泰《蒼潤軒碑跋》:“《三藏聖敎序》世傳二本,余嘗評之,以爲王書如千狐聚裘,痕迹俱無;褚書如孤蠶吐絲,文章俱在。”又“褚河南書在唐人中極爲富艷。”又:“所謂瘦金書者,此其權輿也。”
淸包世臣《藝舟雙楫》:“河南《聖敎序記》其書右行,從左玩至右,則字字相迎;從右看至左,則筆筆相背。噫!知此斯可與言書矣。”
淸楊守敬《學書邇言》:“褚河南《雁塔聖敎序》,昔人稱其如煙裊晴空,最善形狀而書斷則云:如美人嬋娟,不勝羅綺。嗤爲澆漓後學,爲輕佻者痛下一鍼,然自是承學之誤。”
【赏析】:
褚遂良雖和歐陽詢、虞世南同列爲初唐四大家,但他的年輩較晚。他的父親褚亮與虞、歐兩位書法家十分友善。這樣褚遂良便從歐、虞那裏得到了極好的書法養份。他的書法近學歐、虞,遠溯二王,兼收魏碑,容納漢隷,有條件集前人書法之大成。集古生變,銳意出新,形成褚家面目。此《雁塔聖敎序》正是其優秀代表。
此碑爲褚遂良五十六歲時所作。這時褚遂良書法風格已其本形成。與早年的作品已大相逕庭,多了些變化,多了些生氣,多了些韻味,爲其晚年的成熟老道之作。已從早年那種稚拙方整,變爲典雅纖細。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魏晉至隋唐書法發展的軌迹。細觀此碑,用筆方圓兼施,滲入隷法,並以行書入楷,運筆流利飛動,猶如入空靈無迹之境。書者巧妙地將虞、歐融爲一體,又加入了濃厚的隷味,使筆畫粗細有變,方圓有度,旣瘦勁飄逸,渾穆圓潤,又綽約多姿,和諧自然,韻味無窮,似有千斤之力。結字於緊密中求變化,中宮收緊,四方散開,舒展大方,落落有致,俯仰有情。章法疏朗,若字裏金生,行間玉潤。結體比歐虞舒展,用筆比歐虞含蓄,氣韻直追二王,却又都是褚家法。旣不是歐字的險勁,也不似虞體的渾厚,的確是自家的淸俊飄逸。有法而無法,法爲我用,這正是褚遂良的高妙處。怪不得此碑一出,臨摹者衆多,一時成爲風尙。
欣賞此碑,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尤如聆聽一曲優美典雅的抒情曲,使人心曠神怡,悠然自樂。我們眞要感謝褚遂良,雖是皇帝的文章,却也書寫得那樣自然和諧,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使人們在莊嚴肅穆之中似乎獲得了一種大自然賦予的動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