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豫鍾
(1762—1806)字浚儀,號秋堂,浙江錢塘縣(今杭州)人。出生於金石世家,對文字學深有研究。善畫竹蘭,書得李陽冰法,篆刻師承丁敬,與陳鴻壽是知友,常一起去請敎蔣仁、黃易、奚岡,研討篆刻。著有《明畫姓氏韻編》、《求是齋集》、《求是齋印譜》、《古今畫人傳》。
陳豫鍾是西泠八家後四家之一。他的篆刻也是宗師丁敬的,但風格比較典雅。
“臣履塤印”(圖一),四個字大小不一,乍看去却有整齊之感,其中“履”字最大,却把頂上的一橫潜入到“臣”字之下,平衡了視線。線條結構的呼應很好,如“臣”字與“印”字相呼應;“履,,字與“塤”字相呼應;在衆多的橫線條中,突出了幾個直劃,使留出空處,增加了鮮明感;刀法厚重,使全印的氣韻蔚成,淸麗典雅。
“我生無田食破硯”(圖二)一印,在章法上有平實中求巧之妙,字的大小並不一,從右到左看過去,逐漸增大;字大的利用斜筆,留出虛處,作爲“虛幌”,並以結構的參差,作了和諧的調整。看上去平滿匀整,實際上並不匀整。這種佈局,旣比平均分配難,也較虛實懸殊的難,因爲它是平中之妙,不是平中之奇。
“西梅”(圖三)一印,在章法上也頗有巧思,整個印面四周,以長曲線條伸展,中心部分,利用兩字的主要結構連成一氣,形成中密外疏,以曲線擁抱中心。外圍的曲線條有互相顧盼的姿態,比較生動。至於印邊,恐是年久破損之故,不是作者原意,否則“梅”字失去了依傍。
“久竹”(圖四)一印,筆畫簡單,但配合得很好,兩個字相向有情,自饒淸逸之趣。在章法和篆法上都値得借鑒。
“蓮莊”(圖五)一印,在篆法上却是從繁中生趣,如“蓮”字的“走之”加了筆畫,“莊”字的左偏旁取兩個長曲筆,都使線條增加,這樣是爲了增進全印下部的充實感。兩個字都有草頭,而且並立一起,却不雷同。刀法粗細不一,饒有金石味。陳豫鍾是精於小印的,淸魏錫曾《論印詩》說他:“小印極精能,芥子須彌境”,於此可見一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