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曾
陳師曾(1876—1923)的印章,集吳昌碩印章自然、質樸之大成,其不經意處,時而比吳昌碩印章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槐堂”,刀痕較細,看上去似乎有些草率。“堂”的“冖”,在左下方印邊處補了一刀,顯得滿不在乎,而“堂”的上部“”,又只寫成“八”。其實此印貌似草草,實則別具匠心。首先,“槐堂”的基調,就是自然趨刀,隨遇而安的。因此,“堂”的“冖”
左下脚沒刻到位,隨即又補上一刀,是很自然的事。然而此刀的目的並非僅僅如此。試想,如果不補這一刀,那麼整個印章就會顯得左輕右重,站不平穩。而補上一刀,旣可調節整個印章的虛實,又能使印章顯得天眞可喜。自然,“堂”字上邊的“八”,也比規規矩矩地刻成“”得體得多。因爲這兩點“八”,可使全印諧和一致,又不失天趣。陳師曾的另一方印,“陳衡愙印”,與“槐堂”相似,也是貌似潦草,實則不然。如果留心觀察,不難看出,“陳”、“衡”、“愙”三字全有與印邊相通之處。看上去似乎刻刀有失誤,但是“印”字却完整無損,這就是此印的關鍵之處。如果“印”也同印邊相穿,恐怕此印眞會降爲草莽之作。而這樣刻,則使此印有一種無拘無束,興致所趨,功到自成之感。治印蒼莽老辣,是陳師曾篆刻的又一特點。“芷蘭之室”,是一方以刀法蒼勁、高古而著稱的印章。此印在書法和章法上都沒有過多的巧飾,而經陳師曾這樣一刻,全印即凝重渾厚,氣勢龐然。“越只靑山吳唯芳草”,是陳師曾的又一方力作。此印是一方多字印,對於一個治印者來說,多字印不大容易體現個人風格,也不易刻出好效果。而陳師曾的這方印,在整體風格上,的確顯出大手筆,蒼茫遒勁,才氣橫溢。
“在山亭”,是陳師曾的一方朱文印,陳師曾朱文印的特點是,大塊大塊地借邊,使印邊與印文的一部分重合,從而達到一種使印文“盡收眼底”的感覺,造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果。“在山亭”中的“山”的右邊和“亭”的左邊都代替了印邊的一部分。這樣佈局,不僅可以使印章有一種和諧美,還可以减少印面上的不必要的重複線,起到刪繁就簡的作用。齊白石的朱文印,受陳師曾這方面的影響很大。
陳師曾,用他短暫的一生,創造了許多藝術瑰寶。實爲吳昌碩稱贊的那樣:“朽者不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