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梁袠

梁袠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梁袠(生卒年不詳),活動於明代末年。爲明代著名篆刻家。字千秋,江蘇維揚(今江蘇揚州市)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曾有印譜《印雋》問世,多爲臨摹何震印作。久居南京,後爲逃避明末戰火,南歸時客死途中。周亮工曾於南京與他相識。“曾以十數章托之”,但時逢兵亂,連一方也沒有得到。周亮工在《印人傳》中曾記述了他,認爲梁千秋“自運頗有佳章”,但大凡擬議模仿何震“努力加餐”、“痛飮讀騷”等的詞句章,他則以爲“令人望而欲嘔”,頗見貶意。然而對梁千秋的胞弟梁大年和其侍妾韓約素却多見褒奬。

    其實梁千秋在明代文人流派篆刻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一則是他作爲何震“雪漁派”的代表作家,曾將此派篆刻藝術向前推進。二則,在梁氏之後,不少篆刻家因受到他的影響而開宗立派,取得成就。如淸代鄧石如、丁敬都曾得益於他。所以何震和梁千秋,很有些像淸代的鄧石如與吳讓之,前者爲開拓者,後者爲繼承者、發展者和彰揚者。

    對於梁千秋的印章歷來認爲他能仿何震而神形畢肖。何震生前好友祝世祿得何震印甚多,人稱他是善甄別何震印作的好手。他曾自負地記道“嘗有好事者,以主臣所刻,雜他人刻者以試余,余輒得之。屢試屢得,百不失一。”但在見到梁千秋的印後,竟然說:“雜主臣所爲者,余不復能辨”。他驚嘆不已,聲稱:“有梁生,何生不死矣。”(見祝世祿《梁千秋印集序》)白文“兪安期印”即爲梁千秋學習何震的臨摹習作。這樣的習作保留在他自己的印譜《印雋》中,當然有標榜自己師承何震的意義。不過如果我們將它與原作比較,就會發現其中許多地方並不一樣。甚至“兪”字的立刀處理,梁千秋已經運以己意將其改過,但在刀法上却學得神完氣足,使人誤爲出自何震之手。顯然梁氏旨在神似,並不爲模擬所拘。所以祝世祿認爲他盡管很像何震,但却“用之於不即不離,妙在乎有意無意。覽者一啓梁生之帙,而主臣之精神風範咸在茲矣。”梁千秋師承何震,貴在不亦步亦趨,他的存在與一般摹擬者當然不可同日而語,否則也不會被公認爲有明一代的篆刻重鎭。“佛弟子”和“豈有文章驚海內”二方白文印,從漢印出,又借鑒了何震的刀法,寫篆走刀毫無雕琢之氣,刻得蒼渾雄厚。其中“佛弟子”一方猶佳,由於在線條的粗細變化上非常自如,如“佛”字“人”旁的竪畫,“弟”字的竪畫等均粗於橫畫,因此使印章產生了濃厚的筆意,此外這兩方印在章法處理上也頗具節奏感,輕重變化,疏密有致,顯示了梁千秋深厚的功力。

    梁千秋的朱文印亦頗具特色,“折芳馨兮遺所思”一印可稱代表作。兩列印文在長方型的印框中相互交錯,富整體感。線條婉約嫵媚,多姿多態,造成一種有別於平正方直的活潑面貌。章法從元朱文中出,但却有別元朱文的簡靜平和。相反,姿媚躍出,惹人喜愛。雖然其中“折字”的左部偏旁,“馨”字中的“香”字,篆法皆有謬誤,客觀地反映了明代篆刻家的古文字修養和書法修養尙嫌不足,但他的這類朱文印,仍表現了與前人不同的風格,其後,一俟到了擅長篆書的鄧石如手中,便迸發出更爲強大的生命力。

    梁千秋的印作面貌較多,其中有得有失,如柳葉細白文等,是當時之習氣,不足觀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戴本孝

下一篇:黃經